基于以上问卷分析和我们对你 Notion 模板的理解,以下是一些建议和需要注意的地方:
(一) 强化固有优势,解决 Obsidian 痛点:
- 大力宣传“开箱即用”和“低上手门槛”: 这是 Notion 相对于 Obsidian 的巨大优势。在宣传文案和说明手册中,要着重强调用户购买后只需简单设置即可快速开始使用核心功能,无需花费大量时间研究插件和配置。对比 Obsidian 的复杂性,突出 FLOW 蓝图的易用性。
- 突出整合数据库的强大能力: Obsidian 用户在数据库功能上的挣扎,恰恰是你模板的核心优势。要重点展示报告中心、项目页内嵌任务/笔记视图、以及各模块间通过关联实现的强大数据整合与分析能力。强调这是 Notion 的原生优势,无需复杂插件即可实现。
- 强调稳定流畅的同步与移动端访问: 针对 Obsidian 用户的同步痛点,可以提及 Notion 原生的、相对可靠的云同步机制,以及移动端的基本可用性(虽然复杂视图可能体验下降,但核心数据可访问)。
- 简化分享流程: 如果你的目标用户有分享需求(如分享项目进度给客户、分享笔记给同事),Notion 的网页分享功能远比 Obsidian 简单,这也是一个潜在优势。
(二) 借鉴需求,优化模板功能与文档:
- 深化 AI 整合的引导与示例:
- Notion AI 应用: 在说明手册或专门章节中,详细演示如何利用 Notion AI 功能(如摘要、写作、表格填充等)赋能 FLOW 蓝图的各个模块(例如,用 AI 摘要阅读笔记、用 AI 辅助撰写项目周报、用 AI 填充任务属性等)。提供具体的 Prompt 示例。
- 外部 AI 工具连接 (可选/高级): 如果你认为可行且有价值,可以在文档中提供一些关于如何通过 Make/Zapier 等工具将外部 AI 服务(如特定模型的 API)连接到 Notion 数据库的思路或简单示例(需明确技术门槛)。
- 管理 AI 期望: 清晰说明当前 Notion AI 的能力边界,以及本地化 AI 在 Notion 中的局限性。
- 丰富并突出具体工作流/场景示例:
- 增加场景覆盖: 我们已经构建了内容创作、AI 学习、产品开发、营销增长、金融财务的案例。可以考虑再补充 1-2 个,如“知识体系深度构建”或“自由职业者项目全周期管理”。
- 文档中的核心章节: 将“核心工作流演示”章节放在说明手册非常重要的位置,用大量截图和步骤化描述,让用户能快速代入并模仿。
- 清晰阐述 FLOW 蓝图的组织哲学:
- 回应用户困惑: 在文档中专门解释你设计的领域层级、笔记类型、关联逻辑背后的思考,以及它与 PARA 的异同。强调这套结构如何促进信息的有效组织和流动。
- 强调灵活性: 虽然有结构,也要说明用户可以根据自己需求进行调整(例如自定义领域、笔记类型等)。
- 优化信息输入/捕捉环节:
- 展示多种方法: 在文档中介绍利用 Notion Web Clipper、Save to Notion、邮件转发、以及模板内置的快速捕捉按钮等多种方式将信息高效录入系统。
- (可选) 提及整合工具: 如果 Readwise 等工具能与 Notion 很好地配合,可以在文档中提及。
- 加强对“回顾与应用”环节的引导:
- 突出 Review 价值: 如果你的模板包含 Review 模块(我们之前讨论过但未细看),需要重点介绍其用法和价值,回应用户“笔记记了不看”的痛点。
- 结合报告中心: 强调如何利用报告中心的数据进行有意义的回顾,并指导下一步行动。
(三) 注意事项与风险规避:
- 警惕“Notion 也可以变得复杂”: 虽然起点更低,但强大的关联和视图也可能让 Notion 模板变得复杂。务必确保核心流程简洁明了,在文档中区分基础与高级用法。
- 关注 Notion 性能: 持续关注模板在填充较多数据后的性能表现,特别是报告中心和复杂项目页。如有必要,在文档中提供性能优化建议(如定期归档旧项目/任务、谨慎使用过多 Rollup 显示等)。
- 管理用户对“本地化”的期待: 明确告知 Notion 是云端服务,数据存储在 Notion 服务器,无法实现 Obsidian 那样的纯本地化。强调云服务的优势(便捷同步、协作等)和 Notion 的安全承诺。
- 文档质量是生命线: 鉴于 Obsidian 用户的反馈,对于复杂系统,清晰、详尽、实用的文档至关重要。投入足够精力打磨说明手册和引导材料。考虑加入 GIF 或视频教程辅助。
- 定价与价值沟通: 思考如何清晰地向用户传达这个大型模板所蕴含的设计思考、功能价值以及相比从零搭建所节省的大量时间精力,以支撑其价格。